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智库建设>>海洋动态>>正文
海洋动态

2020.9.5-9.11海洋热点资讯合集

2020年09月12日 16:17  点击:[]

地方海洋

1.“山东省海洋科企对接平台”正式上线

日前,以“找技术、找项目、找人才、找工作”为主要功能、市场化运营的“山东省海洋科企对接平台”正式上线。涉海企业、科研院所、人才专家等可通过该平台发布技术成果、产业需求、岗位要求、求职招聘信息,申请专家答疑解惑,寻求合作对接。平台对接整合了山东省海洋科研院所资源、海洋企业,建立专家人才智库、技术成果库和企业需求库,同时提供国内省内最全最新的海洋政策法规和信息资讯,积极沟通合作对接。

(来源:大众日报)

2.浙江近岸海域水质及生态预警监测任务完成

近日,自然资源部东海局所属的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完成夏季航次浙江近岸海域水质及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任务。本航次共完成181个站位的监测工作,监测要素涉及海洋水文、气象、化学及生物等30余项,预计获取数据15万余组。在本航次任务中,调查团队克服高温及台风等影响,对浙江近岸海域开展了多学科的现场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目前,船舶及业务总结、样品分析等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3.河北出台海洋生态补偿管理办法

近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制定印发《河北省海洋生态补偿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应保障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补偿性投入,从事海域开发利用活动的单位或个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补偿”原则,履行海洋生态损害补偿责任。《办法》明确提出,河北省海洋生态补偿包括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和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海洋生态保护补偿,是指各级政府在履行海洋生态保护责任中,对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等进行保护或修复的补偿性投入。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是指从事海域开发利用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履行海洋生态损害补偿责任,对其造成的海洋生态损害进行补偿。

(来源:中国环境报)

4.海南下达3.257亿元资金保护修复海洋生态

日前,海南省已下达2020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3.257亿元,用于“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助力海南海洋生态修复,促进海南海洋生态功能恢复和提升。此笔资金为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成立后下达的第二批项目中央生态修复专项资金,2019年已下达第一批资金2.31亿元,用于支持海口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建设;后续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将根据海南项目实施进度和每年项目申报入库情况,分批次持续安排中央资金,切实加强海南省红树林、海域海岸带、海域生态等方面保护和修复,提高海岸带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红树林湿地、海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海洋。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海洋科研

1.海洋一号 D 卫星海上同步观测试验完成

近日,6名试验队员搭乘的“润江1”号船在浙江省舟山码头靠岸,圆满完成了为期34天的海洋一号D卫星在轨测试海上现场同步观测试验。航次期间,试验队员抢抓天气“窗口”,开展了15次海洋一号D卫星水色水温扫描仪的同步观测、13次海洋一号C卫星水色水温扫描仪的同步观测,总航程超过4000海里,调查了73个站位的固有光学、大气光学、生物光学、红外海温等参数。试验队员首次使用无人船开展了10个站位的在轨测试生物光学参数观测,获取了一批高质量数据,使现场观测方式由单点测量扩展到面状测量,更好地为卫星现场数据匹配提供服务。同时,本航次通过船载海洋卫星移动定标检验观测系统,获取了将近2000公里的红外海温、表观光学特性、水质参数等观测数据。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2.中国第11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踏上返航之旅

正在执行中国第11次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2”号于北京时间9月11日5时开始返航。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今年7月15日从上海出发,开启北极科考之旅。这也是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首次承担北极科学考察任务。9月8日13时,执行中国第11次北极科学考察的“雪龙2”号,经过近4小时的奋战,利用重力活塞取样器,在北冰洋北风海盆内1870米水深处,成功取得柱状沉积物岩心样品18.65米,创造了中国北极科考的新纪录。根据安排,本次考察计划航程1.2万海里,预计今年9月下旬返回上海。

(来源:中国新闻网)

3.科学调查船“向阳红51”完成改造下水

9月5日,天津新港船舶重工为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改造的科学调查船“向阳红51”下水。自然资源部北海局驻厂组、中国船级社(CCS)驻厂组、上海双希监理公司驻厂组及公司项目组相关负责人参加下水仪式。“向阳红51”船曾用名中国海警1111、中国海监11、曙光05等,该船于1972年12月建成,48年来始终奋战在我国海洋监测、监察、科考事业第一线。本次维修改造项目于2019年6月28日在港船开工,工程保留了原船部分钢结构和设备的基础上进行重大的改造施工(以造代修),总体改造原则基于经济适用、先进合理、安全可靠、维修方便,依据相关规范标准,满足本船从事国内海洋资源调查的需要。“向阳红51”号改装后,主要在我国海域执行气象观测、水文调查、海洋重力场、海洋声场、海洋地质等专业调查工作。

(来源:国际船舶网)

4.黄东海检验场海上平台完成国产设备测试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等单位组成的技术团队在自然资源部黄东海光学遥感检验场海上平台完成了“海洋光学遥感探测机理”项目国产设备的测试试验。本次试验的主要任务是验证海洋激光雷达观测参数,对比各单位研制的设备技术性能。为配合激光雷达的后向散射系数观测,该海上平台上提供了海洋表观光谱、海洋生物等参数的常规测量参数,并开展了同步比测试验,试验测量参数包括表观光学参数、固有光学剖面、水样分析数据。试验期间,技术团队还开展了国产漂浮光学浮标、海气通量观测仪器的环境测试和比测试验。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5.《中国珊瑚礁状况报告2019》发布

9月7日,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联合在线发布《中国珊瑚礁状况报告2019》。这是我国非官方机构首次发布珊瑚礁总体状况的系统报告,是中国珊瑚礁监测网络的重要成果。报告编写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三亚珊瑚礁生态研究所、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等11个单位。

(来源:中国太平洋学会)

6.中美科学家发现5.5亿年前海底“树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与美国学者合作,在我国湖北三峡地区的石板滩生物群中,发现4种形似树叶的远古生物。这些古生物生活在约5.5亿年前的海底,现在已经完全灭绝。形态上看,这4种古生物大体相似,体长都在10厘米左右,长得很像树叶叶片。解开这些远古海底‘树叶’的谜团,可能会为人类探索早期生命演化提供重要线索。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古生物学国际专业期刊《古生物学杂志》上。

(来源:新华网)

7.全球冰川湖容积增加约48%

日前,加拿大科学家使用254795张卫星图像绘制了全球冰川湖泊地图,创建了冰川湖泊“近全球”数据库,并跟踪了1990年以来的变化。研究发现,全球冰川湖容积增加了约48%,达到156.5立方千米,湖泊的数量和湖泊覆盖的总面积分别增加了53%和51%。研究指出,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融化,是过去30年里冰川湖泊水量激增的主要原因。目前,冰川湖泊中储存着156.5立方千米的水,如果流入海洋,将导致海平面上升0.43毫米。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地貌学家、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丹·舒格表示,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确定湖泊下游社区面临的潜在危险。该研究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8.研究人员在南半球海底发现甲烷气体释放

近日,有研究人员发现,海洋温度升高导致海洋底部的甲烷水合物发生解离,并持续产生甲烷释放现象。据估计,海洋底部沉积物中封存的甲烷是地球上最大的有机碳储藏库,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中的有机碳还多。研究人员通过沉积物采样器和远程操作潜艇,在巴西海岸附近的南大西洋沉积物中采集到含有甲烷水合物的样品。研究人员称,海底甲烷气体释放将加剧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网)

学术论坛

1.“海洋与国防科普教育专家对话”座谈会在京举行

9月5日,主题为“发现美丽海洋、守护蓝色家园”的“海洋与国防科普教育专家对话”座谈会在京召开,旨在探讨发挥多元科普教育优势,加强海洋与国防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公民海洋意识、国防意识。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报社、中国国家地理《博物》杂志、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等单位的6位专家学者及相关领导参加。与会者就如何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做好海洋科普与国防科普教育,加强公众对海洋权益的认识、海洋与国防科学普及进行了交流分享。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2.大连海洋大学举办2020年北黄海(大连)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研讨会

9月8日,由大连海洋大学及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产学会、大连市农业农村局,环渤海区域渔业生产科技服务团、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等共同举办的“2020年北黄海(大连)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研讨会”在大连成功举行。会议邀请了环渤海区域渔业生产科技服务团专家校长宋林生、中国工程院丁德文院士、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国范、国家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关长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方建光、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逄少军、分别就病害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海洋牧场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学、贝类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新理念和新技术、海水鱼类养殖绿色发展的方向与模式、北黄海增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瓶颈和对策、北黄海藻类栽培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等为题为研讨会做了主题报告。此外,会议还就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海洋教育

1.极地中心组织开展2020年南北极学生夏令营

近日,自然资源部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共同主办了2020年南北极学生夏令营活动,主题是“云识极地,飞扬青春”,来自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兴国县、于都县、宁都县、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180名师生参加夏令营活动,上海地区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收看了视频直播。今年是第四届南北极学生夏令营活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届夏令营创新活动方式,以互联网为媒介,组织营员们线上参观了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上海市科普展馆,聆听极地科普讲座。活动受到参加活动学校及师生的热烈欢迎,受到扶贫地区市(县)政府的高度称赞。活动同时也得到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来源: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2.国家海洋博物馆开展科技周活动

近日,国家海洋博物馆围绕“科技之光点亮海博”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国家海洋博物馆联合多媒体平台同步推出了“科技兴海创新扬帆”暨市规划资源局科技周启动仪式和“云游天津”的直播活动。当日直播共收获123748人次的观看量,观众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其间,博物馆二层临展厅举办了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科技工作专题展览,向观众展示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学防疫、城市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此次展览活动将持续到年底。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3.2020年“船舶海洋与新能源利用”上海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举行

8月26日至9月5日,2020年“船舶海洋与新能源利用”上海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在上海海事大学举办。此次暑期学校邀请了来自国内外20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共27位专家,为学习船舶海洋与新能源的研究生授课,并提供高起点、宽领域、多层次、最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经过遴选,最终录取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局等33个单位的168名学员参与本次暑期学校。由于新冠疫情,暑期学校采取线上教学形式,开设专家讲课、海事特色研讨、班级活动耦合等模块。每天有2名专家为学员授课,内容涵盖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利用技术、分布式能源利用技术、船舶节能技术、高效储能技术、大数据及能源互联网、极地能源利用、现代热力学等前沿技术。

(来源:上海海事大学)

国际海洋动态

1.英国与南太区域组织就海洋和气候变化展开对话

9月2日,英国太平洋与环境部长扎克·戈德史密斯与南太平洋四大核心区域组织负责人展开线上会议,聚焦海洋和气候变化问题。扎克·戈德史密斯表示,英国希望为南太平洋岛国提供合作平台,尽快在气候变化领域采取有效行动。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长表示,“蓝色太平洋”理念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明晰海洋与气候的关系,海平面上升将会影响南太岛国的海洋边界,应对解决该问题进行适当讨论。太平洋区域环境署秘书处总干事表示,南太地区将重点解决气候优先事项,包括提高区域适应能力、增加气候融资等。太平洋共同体总干事表示,应在太平洋水文数据监测、分析和共享方面进行合作。太平洋岛国论坛渔业局局长表示,应合作打击非法捕捞,寻求对太平洋渔业资源可持续管理的最佳方式。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2.韩国制定管辖海域外海洋科学调查程序

近日,韩国国务会议通过了《海洋科学调查法》修订案,规定韩国人在外国管辖海域进行海洋科学调查时,需要提前半年通过韩国海洋水产部向外国政府提交调查计划书;要在公海、深海实施海洋科学调查的,需要提前一个月向韩国海洋水产部提出调查计划书。韩国通过明确申报程序,完善海洋科学调查的管理体系,预防发生外交纠纷。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3.小规模渔业经济受气候变化影响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小规模渔业:发展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报告,分析了气候危机对发展中国家小规模渔业的影响,重点评估了小型捕捞渔民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战略,指出小规模捕捞目前没有能力充分适应气候危机。对此,世界自然基金会建议各国采取更好的渔业管理、监控策略及气候适应做法,增加渔业设备投资和相关科学技术投资。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上一条:青岛海运口岸集装箱跨境贸易便利度如何?来看这五项测评
下一条:山东聚焦海洋强省建设,推进海洋精细化管控

关闭